缓解亲子矛盾,助力有效沟通
缓解亲子矛盾,助力有效沟通, 亲子冲突是一把双刃剑,它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取决于对亲子冲突的处理方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希望父母也能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给青少年更多的自主性和尊重,下面分享缓解亲子矛盾,助力有效沟通。
一、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指导原则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因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愤怒时理所当然的:暴躁的爸妈谁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妈态度恶劣,他也没必要和颜悦色地回应。
此外,情绪具有感染力,当父母保持冷静,这般情绪安定的氛围也会逐渐对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复平和之心境。
二、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如果要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此时该批评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人。当父母批评的是行为,孩子明了,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印象如果针对人格特质来做批评的话
(例如:“你这个笨蛋!”“你这不争气的人!”)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既然已看我这个人不顺眼,那无论再怎么改变,父母还是会觉得碍眼,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改变的念头。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差别在哪儿吧!
三、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作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青春期孩子常常觉得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不爽。比如,孩子回来告诉家长,班里有个男孩子,每天中午吃饭的饿时候,他都在低头读书,自己从不吃午餐。问他,他总说自己不饿。
直到有一天,老是对大家说,这个同学家里很穷……孩子好像有了天大的发现,语带惊奇地说:“爸,原来是这个原因呢!”而此时爸爸却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这样啊。”如此“想当然”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被浇了一头冷水,和父母交流很没趣。
再举个例子,周末孩子用发胶做了一个新发型(正准备出门),爸妈一眼看穿他的心事,马上追问:“今天这个聚会有女孩子是吧?”这么做会让孩子举得十分不悦。感觉好似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对孩子年轻的心灵来说,世界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接触体验,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用积极配合的态度来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孩子做真实的交流。回答上面第一个例子,较好的回答是:“真的啊,这还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呢!”
四、尊重孩子的隐私
请容我再一次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被当成大人对待。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所以一些福尔摩斯的侦查举止,其实都不该出现。
例如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等,这些行为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事实上,家长做了一个很糟糕的示范—只有我们自认是在关心别人,就可以不在意别人的隐私。而这往往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
所以,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想知道的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该属于孩子的隐私。订好后父母就该完全尊重,不侵犯孩子的权利。
积极的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与孩子沟通需要父母、子女彼此尊重,让孩子放心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怕被拒绝,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就需要放下自己的判断与批评,让孩子把话说完,全神贯注地听,对孩子的谈话感兴趣,眼神专注,并适当地给一些回应,如点头、简短的语气词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用心听,这样孩子的心扉才能打开。
2.接纳
孩子常常很诚恳的想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渴望被接受,希望父母能重视了解他的思想。积极倾听就是表达接纳的重要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接纳可以提供一个安全互信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之上才可以做建设性的改变或解决困难的问题。
3.注意语气语调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就有不同的效果,父母应使用友善和信任的语气语调,避免批判或说教的方式。
4.清楚的自我表达
亲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需要有良好的表达技巧,说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例如,孩子放学晚归,父母可能是又担心又生气地说:“你去哪里疯玩了?也不给父母打个电话,出事了怎么办?”父母是想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但这种表达方式传达的却是责怪,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当你放学晚回家,又不打电话时,我很着急,担心你会出事,我到处打电话,询问你在哪里。”
正确的表达方式,包括三点,第一点:描述那个干扰的行为,注意只描述它而不加责备:当你放学晚回家又不打电话回来时……第二点指出对这个行为的感受:我很着急,担心你会出事。第三点指出行为的后果:我到处打电话,询问你在哪里。
父母表达的应该是正性情感的信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使孩子理解他的行为对父母产生的影响,不会让孩子产生爸妈讨厌我的心理,父母说的是针对自己的感受,而非责备孩子。
亲子冲突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处理亲子冲突抓住核心问题,让求助家庭以发展的视角看待这种冲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寻找积极的解决策略,帮助亲子双方完成从单向依赖到双向平等关系的转变。
篇一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
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4、回答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5、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6、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7、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与孩子说童言有利亲子间的沟通的重要性,因此,父母在平时对待孩子提的要求,如果是合理的,就不应该只是答应而不兑现。而对于孩子提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一味的使用严厉的词语来拒绝,以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充分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反应是父母们应努力做到的。
篇二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5、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7、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8、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