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目录
氢能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目录,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加速演进,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步伐。我国已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被纳入我国本科专业目录。
近日,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华北电力大学新设的“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将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随着氢能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今氢能产业进入到快速建设阶段,现有人才存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亟待“解题”之法。
受访专家表示,氢能产业发展在近几年由虚向实,但人才培养还未跟上,增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氢能领域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未来应解决师资团队、课程教材、生源等问题,让氢能人才本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为氢能人才教育搭建良好平台。
增设“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据了解,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氢能技术应用专业位列其中。
专科院校氢能专业以培养掌握氢能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面向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加注及氢燃料电池生产与应用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氢气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氢气生产工艺管理、氢气储存运输加注、氢燃料电池装配与维护、氢能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毕业生可从事系统运行、检测维护、检验分析、电池装配与维护、安全监管等工作。如今,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佛山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设立氢能应用技术专业。
然而,氢燃料电池综合性强、领域多、系统复杂,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人才复合型要求极高。专科院校设立相关专业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氢能专业技工人才的需求,但企业真正需要的研发、应用型对口人才仍然稀缺。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行业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人才培养也是如此,目前氢能领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概念多于实践,这是最大的问题。
而增设“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将有利于发挥学科融合优势,为下一阶段氢能行业人才数量与质量提升以及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提供助力,让氢能产业全面服务于“双碳”目标建设。
通知显示,此次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学门类能源动力类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
华北电力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该校大电力学科体系支撑下,“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为牵引,有机融合制氢、氢储运、氢安全、氢动力等多个氢能模块课程,开展全方位跨学科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
加强校企合作是关键
3月23日,发改委下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为氢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规划中也提到,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在氢能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下,行业人才紧缺问题凸显,目前的人才存量无法支撑行业的发展,不少企业感叹“行业圈子小、人难招,真正对口适合的人很少”“这个行业目前最紧缺的是人,不是钱”。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在调研中表示,高校中没有与燃料电池研发特别对口的'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下面的电化学、燃料电池专业等三级学科虽然较为对口,但是国内高校在科研方向上,以催化剂居多,但实际上企业更需要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部件和材料方面的人才。
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氢能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人才去解决。一方面是目前各种应用场景都在交通口,未来需要拓展氢能更多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各类产品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培养技术人才对氢能及燃料电池产品技术提升和进一步压低成本来说具有必要性。
一面是人才供应量少,另一面是行业需要对口人才,矛盾突出,加强氢能产业产学研融合对接尤为关键。
增设氢能本科专业能否成为突破口?林程认为,申报氢能专业是我国开放式办学的一种尝试,这种实践和探索是值得鼓励的,但并不等于专业获批后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现在去兴办氢能专业还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师资问题、课程教材问题、生源问题等,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氢能教育体系和师资团队,未来可能还是依靠产业界经验丰富的人员转移到高校系统去教育人才。“未来很可能会形成边摸索边实践的人才培养局面,而不是像传统能源一样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去培养人才。”
林程表示,加强校企合作是氢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氢能企业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发展上必须要有原创技术,技术上必须要有创新点,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企业未来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进行知识产权的交易和转移以及对口人才引进,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氢能企业的发展才有生命力。
教育部日前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华北电力大学新设的“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将为我国氢能行业与能源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主楼。(学校供图)
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加速演进,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步伐。23日,我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
华北电力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契合相关战略定位,同时也是华北电力大学全面服务“双碳”目标,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发挥学科融合优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在该校大电力学科体系支撑下,“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为牵引,有机融合制氢、氢储运、氢安全、氢动力等多个氢能模块课程,开展全方位跨学科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将为实现我国能源结构安全转型,以及我国氢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图为华北电力大学校园一角。(学校供图)
此外,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日前获批。其中,该项目在科研创新方面,将围绕电化学储能、氢能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保障电网稳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
据了解,该创新平台围绕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和储能“高精尖缺”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采用“政府支持、高校牵头、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方式,构建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其建设周期为36个月,支持总经费达4.23亿元。
近年来,氢能产业迎来发展,产业技术水平及规模不断取得突破,与此同时,氢能产业面临人才紧缺问题。
日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属于工学、能源动力类,修业年限为四年。目前华北电力大学已增设了该专业。
据介绍,在华北电力大学大电力学科体系支撑下,“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为牵引,有机融合制氢、氢储运、氢安全、氢动力等多个氢能模块课程,开展全方位跨学科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将为实现我国能源结构安全转型,以及我国氢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3 月 23 日,发改委下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为氢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规划中也提到,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