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4-08-19 07:13:08
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

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周公解梦是根据人的梦来卜吉凶的一本解梦书籍,它对人的七类梦境进行解述。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下面就来了解下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

  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1

周公解梦的由来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一位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勋,后世尊他为先贤。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崇尚周公的为政,他从小就学习西周流传下来的六艺知识,掌握了西周的黄章制度,他对西周的制度非常尊崇,认为西周社会是尽善尽美的社会,而周公也成为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以致于常常梦到周公。

后来孔子从政于鲁国,他决心恢复西周的制度,旅行仁政,建立西周式的国家。可是他的主张遭到了当政权贵的竭力反对。

最后,他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结果处处碰壁,只好又回到鲁国,此时他已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缅怀先贤,宋代苏轼的《周公庙》就用了这个典故:“吾今那复梦周公,尚春秋来过故宫。

周公解梦的故事

1.晋侯梦病入膏肓

成公十年,晋侯(景公)日有一梦,大为凶险,是噩梦入侵。在梦中,他先看到一个大的厉鬼,头发蓬乱而长,从头拖到地上,并且捶胸顿足地朝着自己大声吼叫说:“你杀了我的孙子,太不义了,我一定要请求上天来惩罚你这个凶手!”

随之晋候便醒来,觉得此为不祥之兆,于是便召见桑田巫占梦。巫听闻此梦后说:“看来,君王是尝不到新麦子了。”由此晋侯便开始病重,终日不愈。

带着病痛,日复一日,很快就到了麦熟时节。晋侯想起了早先桑田占卜时所说的话,认为那纯粹是一派胡言,于是便决定当着桑田巫的面亲口尝新麦。

可是,刚要进食时,肚子突然发胀,难以忍受,随即进了厕所就栽进粪坑死了。此举却正好让桑田巫亲眼见证了自己预言的验证。

此事在《左传》中有记载。晋候梦中的两个小孩实际上是病魔在梦中的形象化。中国古代医学称心脏下面的.脂肪为“膏”,胸腹之间有一个膈膜,“肓”是心脏和膈膜之间的部位。

当时认为心下膈上是身体的重要部位,医家对这个部位的疾病无能为力。后世沿用至今的“病入膏肓”用来形容病势严重不可救药,就是来自于此,这个词语进而也用来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2.陶侃飞上天伤翼

陶侃曾有一梦,梦中的情景是这样的:一面墙壁上挂着的梭子突然变成了燕子飞上了天,而自己也成功地飞上了天。在梦中他看到天门有九道,他走进了八道,只剩最后一道门即可入天堂,然而就在他要进门时,却被守门人打落到地下,一翼被打伤。

自此便猛然惊醒,忽然感到自己的一个臂膀十分疼痛,这才大悟,此梦是为提点自己而来:梦见上天代表想登天做天子,当皇帝;而被打落在地则代表最终会是失败的结果。

这是陶侃对于所做之梦的解析,他相信这个梦是一种神灵的启示,梦在告诉他不要轻举妄动,如果那样做,就可能会被打落在地。陶侃对此深信不疑,为了避开即将到来的危险,即使在他拥有八州兵马,具有实力去争夺帝位的时候,他也按捺住了自己的野心,放弃了称霸的举动。

3.孔子梦坐

据说,孔子在临死前就已经预感到了命之将尽,其依据是其夜半所做的一个梦,梦中他看见自己安坐于两楹之间,于是便得出了自己将死之兆。梦后的一日,他向子贡讲述了夏后氏、殷人和周人殡礼的差异,然后说:“丘,殷人也。

予畴昔之夜,梦坐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说明了自己将要死去,子贡自然难以相信,然而,后来孔子果真在病卧七日后而离世。

“楹”是堂屋中的柱子,梦坐于两楹之间本来只是孔子认为此梦相是他本人死亡的征兆,坐在两楹之间受到酒食祭祀,正是死者之位与死者之相,到后来被人们借以泛指人们死亡的征兆。

  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2

中国历史之西周的成语典故——周公解梦。周公,前边有几节也提过。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还曾作为首辅大臣在成王时期摄政七年。

周公在西周时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以至于风头都盖过了君王,并且以他的贡献作为还出现了太多的成语典故。这其中就以周公解梦流传最为深远。

一、周公制定“周礼”,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基础

周公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帮助他二哥周武王建立了西周,又兢兢业业地辅佐他侄子周成王。

在辅政期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尚书》说他“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特别是他制定的“周礼”,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基础。因为周公对历史有重大贡献,所以他死了以后,被后世尊为“元圣”。

二、孔子崇拜周公,志欲行周公之道

孔子十分推崇周公的周礼和儒家理念,在年轻的时候,“志欲行周公之道”。日有所想,夜有所梦。

因此,孔子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周公,希望在梦里得到周公的教诲。

但是,孔子在鲁国却处处受到排挤,于是在他55岁的时候,开始周游列国。

可14年期间,他的治国理念仍得不到诸侯的'认可。孔子在68岁的时候,心灰意冷地回到了鲁国,也没得到鲁侯的重用,只做了个有名无实的闲官。

孔子在71岁那年,有人猎获了一头麒麟。孔子说:“丘,犹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时,不遇明王,故吾道难行于世,而终至于穷矣!”

孔子穷其一生,他的“道”也没有得到实现,满腔愁绪无处诉说。

于是,他就把治国理念写进了《春秋》,让后世的君主和掌权者都看到这本书,以推行他的“道”,让他的大“道”不灭。《史记》记载,孔子在71岁那年,也就是获麟这一年,“乃因史记作春秋”。

三、“周公解梦”的由来

随着生命终点的渐渐临近,孔子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不了了,于是就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连他崇拜的周公都不到他梦里来的。

所以,孔子是借周公之梦,来感叹自己追求的“道”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周公解梦”的由来。

孔子写作《春秋》两年以后,于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

汉初的贾谊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解梦的历史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